Thursday, September 15, 2016

[小威的藏書箱⑨]『精霊の守り人』

  不管它賣得再好,暢銷書排行榜上排名多高,我對於「青少年文學」總是興趣不大。或許,那是因為我早已不再年輕,與「青少年」漸行漸遠;而年輕時的自己,又一直把眼光放在大人的世界吧。

  可是,這世界總是比我的想像來得更不可思議。因緣際會下,我接觸到上橋菜穂子(Uehashi Nahoko)所著的「守り人シリーズ」(「守護者系列」),其中它的第一集『精霊の守り人』(『精靈守護者』),已經被NHK改編成卡通連續劇,並翻譯為多國語言,在世界各地發行。

  『精靈守護者』常被歸類為青少年小說。但是,它也是最不青少年的青少年小說。因為它的主角,不是17、18歲血氣方剛,胸懷野望的「小大人」,而是精通武藝,但是已經超過30歲的女保鏢巴魯莎(バルサ)。作者上橋菜穂子曾表示,出版社的編輯曾經質疑過這樣的人物設定,畢竟,青少年小說的主角,應該是青少年比較好吧,才能夠引起讀者的心理投射與認同。

  但是,這種「異例」的人物設定,為『精靈守護者』爭取到廣大成年讀者。而且,對於寫作本書當時正好也是30幾歲的上橋菜穂子來說,世代間的傳承與扶持,應該也是她希望在小說中呈現的一個主題吧。

   『精靈守護者』的內容,圍繞著30歲的女保鏢巴魯莎,以及她受託保護的對象,11歲的男孩子恰固姆(チャグム)之間的扶持與成長。故事的舞台,是一個類似於地中海的虛擬世界,裡面有許多國家,彼此各具特色。它的時代背景,約略與日本的平安時代相當,那裡沒有機械,具有濃厚的中古氣氛。

  『精靈守護者』的另一個特點,來自於上橋菜穂子的文化人類學背景,她是大學教師,並且擁有豐富的田野調查經驗。本書的內容也反映了她希望傳達一些基本的文化人類學理念的想法:先住民族的智慧與傳承、知識體系的多樣化、文化的相對性、祭典或儀式的象徵性與政治介入等。具有文化人類學背景的讀者,可以迅速地掌握作者希望表達的意涵,但是,其他讀者也可以透過故事的鋪陳,在意識中展開嶄新的冒險。

  作者雖未明言,我認為『精靈守護者』之中,其實還夾帶了一些21世紀的後現代元素。其中最特別的,就是女性地位的突顯。身處於絕大多數人在15歲左右就結婚生子的中古時代,30歲,獨身,且完全經濟自主的巴魯莎,顯得非常特異獨行。她的交往對象,也是年紀略小於她,而且是魔法師的但塔(ダンタ)。至於其他的登場人物,也有許多傑出的女性。這些後現代元素,讓『精靈守護者』跳脫了傳統青少年小說的窠臼。

   至少,對我來說,閱讀『精靈守護者』,與以前閱讀金庸武俠的體驗完全不同。至於各位是否認同我的想法,就等大家看過了以後再互相分享嘍!

   (引用自https://images-na.ssl-images-amazon.com/images/I/51PBHRQIc6L._SX357_BO1,204,203,200_.jpg)


書名:精霊の守り人
著者:上橋菜穂子
出版社:新潮社
出版日期:2007年3月
頁數:360
ISBN: 978-4101302720

Saturday, September 3, 2016

[小威的藏書箱⑧]『月の裏側—日本文化への視角』

如果有人懷疑克勞德‧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 1898-2009)在學術上的成就,不如先想想自己有沒有搞錯。19世紀到21世紀,悠悠百年人生,李維史陀可說是著作等身。舉凡『親屬關係的基本結構』(Les Structures élémentaires de la parenté,1949)『憂鬱的熱帶』(Tristes Tropiques, 1955)、『野性的思維』(La Pensée sauvage, 1962)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著。

  李維史陀的專長是哲學、語言學與人類學,特別是結構人類學。他是法國人,以中南美洲(特別是巴西)為主要的田野基地。但是,若非這本在他身後才出版的文集”L'autre face de la lune : Ecrits sur le Japon”(2011),一般讀者無從得知李維史陀與日本的淵源。對於不懂法語的我來說,得力於前述書籍的日文譯本:『月の裏側—日本文化への視角』在2014年出版,才有機會接觸到李維史陀的另一層思維。

  『月の裏側—日本文化への視角』(譯名:『月亮的側臉:李維史陀看日本』)集結了散見於各種刊物之中,李維史陀在1979年到2001年間以日本為對象的著作。李維史陀曾經在1977年到1988年間,5度造訪日本。雖然每次停留的時間都不長,但是李維史陀自認與日本有深刻的淵源,特別是日本的版畫、家具、音樂,陪伴他渡過青少年時代(191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對於他人格與思想的型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維史陀完全不會日文,但是語言的隔閡,沒有辦法拘束他博學的射線。『古事紀』與『日本書紀』中的創世紀神話、 『源氏物語』、石田梅岩(1685-1744)的心學思想到仙厓義梵(1750-1837)的禪畫,他都曾經涉獵。李維史陀認為,不論是與東方或是西方相較,日本文化都具備它的獨特性。而日本美學意識的特徵,在於迅速與確實的創作精神,在於登峰造極的技術,也在於創作前的長期擘畫。同時,日本文化特別崇尚簡約、純粹的精神,一間寺院信仰一個宗派,繪畫中的線條與色彩也各有其自我的角色。

  老年後愛用日本電鍋,常吃日本料理的李維史陀,對於日本文化抱持著至高的親暱與崇敬。,對他來說,日本是一個充滿人文魅力的國度。但是如同他自己說過的:「對於身為人類學家的我來說,我對於是否有可能將一個文化在世界上所有文化之中客觀地定位一事,持著懷疑的態度。就算理解了該文化的語言,掌握了一些外部的線索,如果不是在該文化的薰陶中出生、成長、接受教育的話,就完全不可能接觸到該文化最深奧的精髄吧。」(本書第13頁)我們對於「哈日族」李維史陀的日本文化論,也不能完全當作客觀的判斷。

  我在寫作本文時才發現,”L'autre face de la lune : Ecrits sur le Japon”在臺灣已經有譯本出版,而且出版日期(2011年)遠較日本為早。或許對於臺灣來說,總是有一些來自深層結構上的好奇心,想要搶先一睹西方結構人類學大師李維史陀的日本觀吧。



書名:月の裏側—日本文化への視角(L'autre face de la lune : Ecrits sur le Japon)
著者:クロード・レヴィ=ストロース(Claude Lévi-Strauss)
譯者: 川田順造
出版社:中央公論新社
出版日期:2014年7月
頁數:176

ISBN:978-41200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