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0, 2017

[小威的藏書箱⑮]『貞観政要』 

   今天在這裡希望跟大家分享的,是一本中國的古書『貞觀政要』。我和各位朋友一樣,在求學過程中或許聽老師提到過本書的大名,但總是沒有打開它的封面,一窺內容的機緣。
   
   去年底我回母校拜訪博士論文的指導教授,他提到他正在閱讀一些東洋的經典名著,像是『論語』還有『貞觀政要』。那時候我就在想,等回台灣以後,一定要讀『貞觀政要』,至少,看看它到底是何方神聖,擁有在千年後仍享譽四方的魅力。
   
   『貞觀政要』是中國唐代(西元618年-907年)的吳兢(670年-749年)所編撰。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期的年號(627年-649年),『貞觀政要』的內容,就是李世民與魏徵(580年-643年)、房玄齡(578年-648年)等名臣之間的對話。「貞觀之治」,是唐代政治的巔峰,也為唐代李氏政權奠定了能夠君臨中國近300年的政治資本。
 
  李世民是如何打造出「貞觀之治」的呢?後代的皇帝一直都很好奇,如果「貞觀之治」不是奇蹟,不是偶然,而是有一套「方法」的話,只要能夠掌握他的「方法」,不是就能夠在自己的國家中,創造媲美「貞觀之治」的美好年代嗎。因此, 『貞觀政要』是一本獻給後世帝王的政治教科書,希望皇帝們能夠以李世民為典範,學習他的「方法」,勤政愛民。


   『貞觀政要』除序文外,共有10卷,分為40篇,茲要約各卷內容如下:


卷一
李世民談為君之道,評論中國古代政治之得失。
卷二
介紹房玄齡、魏徵、杜如晦、李靖等名臣。
卷三
李世民與魏徵等談進用賢才,容納諫言的態度。以及李世民因臣下建言而修改決策的實例。
卷四
李世民與群臣談教育皇室子弟的立場與態度。
卷五
李世民與王珪、房玄齡、魏徵等談仁義、公平、友愛與誠信等政治價值。
卷六
李世民與群臣談儉約、仁慈、謙讓、謹言、悔過等態度。
卷七
李世民與群臣談治學、修史與禮樂。
卷八
李世民與群臣談農業、法令、賦稅,以及古代王朝興衰的道理。
卷九
李世民與群臣論戰爭對人民的影響,以及邊境政策。
卷十
群臣勸諫李世民少遊樂、勿忘為政初衷。



   我對於  『貞觀政要』中的幾個段落特別有印象,例如:
    貞觀十年,太宗謂房玄齡曰:「朕歷觀前代撥亂創業之主,生長人間,皆識達情偽,罕至於敗亡。逮乎繼世守文之君,生而富貴,不知疾苦,動至夷滅,朕少小以來,經營多難,備知天下之事,猶恐有所不逮。至於荊王諸弟,生自深宮,識不及遠,安能念此哉?朕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績之辛苦。諸弟何能學朕乎?選良佐以為藩弼,庶其習近善人,得免於愆過爾。(卷四)


  一般來說白手起家者,瞭解創業之艱難,明白各行各業之辛苦。但是他們的後代,往往養尊處優,不知天高地厚,而斷送前人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我們在年輕時,也應該要多開拓視野,體驗世界才是。



還有:
   是知「貴不與驕期而驕自至,富不與侈期而侈自來」,非徒語也。(卷八)


  我們都不想變得驕傲與奢侈。但是人一旦富貴顯達以後,往往就在不知不覺中,染上驕奢的習氣。只有時時反省,警惕自己的言行,才能夠保持內心的謙和。



   『貞觀政要』的主題,一言以蔽之,就在於「反省」。古代的人民,會希望君主知所反省,因為皇帝的權力太大了,若過於固執,總是我行我素,那會對於國家與人民帶來恐怖的災難。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也來自他是極少數願意去反省自己的皇帝。
  
   感謝前人的無私奮鬥,我們已經生活在民主社會之中。但是 『貞觀政要』不會因為帝國時代的落幕,就被束之高閣。是的,他不再是一本獻給帝王的政治教科書,但是 『貞觀政要』帶給我們的,是一種重視「反省」的態度,我想,這也是『貞觀政要』在今日仍被視為是經典的原因吧。





◎坊間亦有多種『貞觀政要』現代文譯本,可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