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14, 2014

日本的移民(4):南美洲日裔(南米日系人)

1990年的秘魯總統大選中,獲勝的候選人名叫「Alberto Ken'ya Fujimori」。乍看之下這是個拉丁姓名。但「Fujimori」這個姓,以及「Ken'ya」這個小名,卻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日本。沒錯,Alberto Ken'ya Fujimori是秘魯人,但他的父母,都是日本人。

   Fujimori出生於秘魯首都利瑪,但他的父母出生於日本熊本縣。比起華人來說,日本人的海外移民起步較晚。1868年(也就是明治元年),才有40多人移民關島,150多人移民夏威夷。這些日本移民出國時,拿的是德川幕府發行的護照,但隨後成立的明治政府不承認這種護照的合法性。因此,在政府眼中,這些人只是「偷渡客」而已。直到1894年,日本政府才正式同意日本人可以移民國外。
 
  一開始日本人多半是移民到夏威夷。大量的日本移民形成了在夏威夷深具影響力的日裔社會。20世紀初日本人的移民國漸趨多樣化: 加拿大、美國、墨西哥、菲律賓、澳洲等地都可見到日本移民的足跡。1907年11月,日本的「皇国殖民会社」與巴西聖保羅州政府簽約,開始招募日本移民到巴西經營農業。早期前往巴西的日本移民多半出身琉球與九州的中產階級。
   
   日本政府為紓解國內經濟壓力,1924年開始獎勵日本人移民巴西,同時1927年通過「海外移住組合法案」,以提供移民開墾土地時所需資金,並鼓勵日本移民參與當地社會。後來雖然發生了許多波折,但日本移民已在以巴西為中心的南美洲生根。據現代的非正式估計,總數260萬人的日裔移民中,有將近三分之二居住在南美洲。

     日本移民雖然已經在海外定居,但1980年代時日本經濟大好,日圓大幅升值並極度欠缺基層勞動力,吸引青壯年日裔移民來到祖先的故鄉--日本尋找工作機會。日本政府在1989年修訂了「出入国管理及び難民認定法」 ,同意已取得外國國籍的日裔移民(包括其配偶,但只到第三代為止),都可以在一定期間內在日本居住,且擁有與日本國民相等的工作權。而這些回流到日本的日裔移民,多半來自南美的巴西與秘魯。2005年時,在日本的巴西人(幾乎都是日裔)已超過30萬人,但據估計,這一百年來從日本移民巴西的人數,也不過只有26萬人而已。

    南美日裔多半透過跨國人力仲介的介紹來到日本。許多人到了日本後,又再透過日裔移民的親屬網絡跳槽到其它工廠工作。基本上日裔移民在日本多從事製造業或營造業的基層工作,工作時間不定,也經常轉換工作與居住地點。我曾聽說約20年前,一個京都的日語教室裡面來了一群南美日裔的學生,但沒多久這些學生就集體消失,不來上課了。後來才發現,這些人本來在京都的工廠工作,但聽說鄰近的滋賀的工廠的時薪較高,就一起搬家到滋賀去了。

   雖然這些南美洲日裔是日本移民的後代,但經過近百年的交流,比起日本人,他們看起來更像巴西人或是秘魯人。他們信仰天主教,踢足球,然後說西語或葡語,混血情況顯著。在來到日本之前,會說日語的日裔移民並不多。他們來日本不是為了「回國」,而是想要工作賺錢,過一陣子就可以回家的心理。 不過,許多人愈待愈久,變成半自願性(也可以說是半非自願性)地在日本定居。這種情況,讓南美日裔的社會保障,還有子女教育變成了一個問題。

   南美日裔多半從事短期性,約僱或派遣性質的工作,這些工作往往薪資較低(但還是比巴西高),加上幾年後就會回國的想法,使南美日裔與雇主會一起想辦法逃避健保與年金的負擔。但到頭來要看病,或是年紀大了不能工作時,缺乏社會保障就變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另外日本的法律裡面,並沒有規定外籍兒童有接受基本教育的義務。因此許多日裔小孩沒有上學,就算上了學,也因為不黯日語,或是受到歧視,家長不支持等因素而休學者眾。另外,許多家長會希望讓小孩上私立的巴西人學校,但這些學校的設備未必完善,同時收費較公立學校貴,對收入較低的南美日裔形成一定的負擔。

   當初日本開放日裔移民後代來到日本,主要目的為補充經濟發展上亟需之基層勞動力。但沒想到有許多南美日裔因為種種因素,在日本待上了很長一段時間。本來在世界金融風暴發生後,因為工作機會銳減,許多南美日裔選擇回國發展,但日本取得2020年奧運主辦權後增加的建設需求,勢必再吸引不少南美日裔回到日本再就業。因此,除非日本修改目前的移民政策,否則國內一定會有大量南美日裔人口。對於這些有日本血統,可說是「最熟悉陌生人」的移民,日本社會勢必要做出調整,在經濟、文化、語言等方面上接納南美日裔的存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